PGY 想找老師,先讓自己具備寫論文、跑統計的能力。

 

作者:三軍總醫院 劉彥均 醫師

 

 

MEPA_20240302_218

 

 

在醫學生涯早期就來學論文寫作

 

先前向幾位老師與學長姊打聽過工作坊的課程內容,幾經考慮,先在去年年底修習一些統計課後,於社區醫學剛開始時,安排參加這個工作坊,希望能妥善地運用這段相對沒有壓力的時光。

 

回顧整堂課程,最有感覺的還是中午的互動實作課程。課程的情境設計得很令人感興趣、MedCalc 使用起來比 SPSS 更沒有壓力,操作起來非常的直覺人性化、課堂中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安心提問,講師與助教們都能很快地抓到我的困惑點,問題隨即被解決,不用擔心追不上進度。

 

比較可惜的是,在最後匯出圖表的時候,因為趕時間上傳就直接把 Word 頁面截圖上傳,在課後總結看到自己出的圖被提出來修改,真是尷尬,還好在課堂上就被糾正這項錯誤,值回票價。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0302_第六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PGY 想找老師,先讓自己具備寫論文、跑統計的能力。 已關閉迴響。

你與發表 SCI 的距離,關鍵來自論文寫作能力。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鄭琦 醫師

 

 

MEPA_20240302_703

 

 

聽了一天的課,相見恨晚啊……

 

其實以前在學校實驗室時,真的遇到很棒、願意帶人的老師,然而,當時自己能力不夠,沒有好好把握住時機。小時候不會想,一樣每週都要跟老師討論實驗進度,一樣收到老師交付整理好的各種 table 跟文件,並被要求撰寫初稿;但是當時只專心在完成大專生計畫跟學習實驗技術,沒有把重心放到論文寫作上,實在悔不當初。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0302_第六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你與發表 SCI 的距離,關鍵來自論文寫作能力。 已關閉迴響。

以「發表 SCI」為目標,讓論文苦手相見恨晚的研究課。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林秀縵 醫師

 

 

MEPA_20240302_722

 

 

很高興在朋友的鼓勵下,參加了這個工作坊,有種相見恨晚的感受。能夠有這些方便的工具,對忙碌於臨床及行政的我,也許能有機會整理些臨床的資料,和大家分享。

 

一整天的課程深入淺出,從寫論文的心法、ChatGPT 的應用,到統計工具,所有做研究必備的寫作、投稿、排版、製圖等基礎知識,講師們都傾囊相授、毫不藏私,全力協助我們降低學術起步的門檻,朝「發表 SCI 論文」邁進。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0302_第六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以「發表 SCI」為目標,讓論文苦手相見恨晚的研究課。 已關閉迴響。

有 paper 才能升等,學會論文寫作不能等!

 

作者:義大醫院 兒科 陳怡玟 醫師

 

 

MEPA_20240302_748

 

 

追蹤新思惟課程的相關訊息,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從簡報設計課程開始,我就一直有想來上課的衝動,礙於昂貴的課程費用,遲遲沒有付諸行動。

 

 

論文零產出,在升等壓力下,迫切需要解決之道。

 

臨床工作的忙碌,讓週末出門上課變成一件相對困難的事情。然而,隨著升等的壓力逐漸變成現實,而手上仍缺乏令人滿意的成果,學術研究的起步似乎充滿著困難,讓我迫切地尋求解決之道;出外演講時,講師資歷下的空白,也讓我一陣心虛。剛好看到這次課程的時間能夠配合,我就急忙按下報名鍵,希望能親身體驗一下這廣受好評的課程。

 

從報名的課前提問,我就感受到主辦方滿滿的用心。在課程之前,就先鼓勵我開始思考,目前困擾我的是哪個地方。在上課前收到講師回答提問的文件檔,從大家問的問題、講師的回覆,也讓我獲益良多。有些我沒有想到、沒有注意到的環節,其他同學都幫忙發問了;而講師的回應更是鉅細彌遺,句句精華。

 

上課之前,我對課程充滿期待。課前準備都如此紮實,想必實際課程也會精彩萬分。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0302_第六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有 paper 才能升等,學會論文寫作不能等! 已關閉迴響。

[快訊] 楊鎮源醫師團隊,比較不同術式進行關節鏡輔助下修復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之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01_JOSR_MaHH_19_yangcy_04

 

 

文章介紹

 

關節鏡下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撕裂傷修復有兩種主要的手術方法:錨釘縫合(SA)和尺骨縫合(TOS)。

 

這篇系統性回顧研究是針對關節鏡輔助下的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撕裂傷修復的療效進行分析,比較關節鏡下使用錨釘縫合與尺骨縫合兩種手術方式的臨床結果。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位於手腕關節,提供手腕穩定性,受傷後會導致手腕疼痛及活動受限。如果保守治療無效,通常會建議接受手術修復。

 

楊醫師團隊回顧 26 篇相關文獻,總計 904 位患者,平均追蹤時間 6-106 個月。兩種手術方法,患者術後在疼痛評分、手腕功能評分、握力都有顯著進步。併發症發生率雖然尺骨縫合組較低(6.6% vs 8.8%),但再次手術率兩組相近(1.9% vs 1.0%)。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無論是使用關節鏡下尺骨縫合(TOS)或是使用關節鏡下錨釘縫合(SA),都能顯著改善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撕裂後的手腕功能、疼痛和握力,且再次手術率低。但手腕活動度的進步仍無法確定,未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比較這兩種術式的優劣性。

 

 

恭喜楊醫師!

 

想引用之前的研究做比較,挑選文獻有什麼訣竅?有病人手術前後的比較,但是沒有對照組,還能寫成一篇論文嗎?來聽聽講師們怎麼說。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60903_第十三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 , | [快訊] 楊鎮源醫師團隊,比較不同術式進行關節鏡輔助下修復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之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已關閉迴響。

2024 / 3 / 2(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banner_MEPA_20240302_651

 

 

身為寫作的初學者,上完之後能更有信心地進行寫作。實作的設計也很棒,操作上沒有太大問題。

 

讓我對論文寫作的脈絡更加清楚,互動實作時間也讓我們迅速熟悉 MedCalc 的使用,一天的課程下來收穫良多,滿載而歸。

 

Review article 的論文結構和 original article 一樣嗎?寫作上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想做的研究主題,在 PubMed 上沒有相關文獻,文章該怎麼寫?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今天的課程在實作部分學到很多技巧!謝謝老師們的經驗分享跟即時解惑。對自己目前卡關的 paper 也有目標和明確的下一步。

 

課程規劃用心,講義步驟清楚,也提醒了容易忽視的錯誤。

 

單變項要挑哪些去放在多變項?有哪些指標嗎?對罕見疾病的個案很有興趣,但無法收集到足夠的病人資料,該直接放棄,換個研究主題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2023 年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共 904 篇論文發表!論文破蛋 97 人,39 位為住院醫師、見實習醫師、醫學生。資深校友甚至開始挑戰分數更高的期刊!成績證明,成功登上 PubMed 非難事,越早來上課越早見效。

 

關於外科系的研究課程,歡迎參考我們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從統計內容到講師,都是針對外科領域所打造,有外科雜誌 editor 與 reviewer 角度分享、有限個案數相關的統計、survival analysis 統計製圖、如何有效回覆 reviewer 等不同主題。

 

 

對統合分析,或者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文獻回顧等不同文體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也有相應的課程喔!主題不同,一樣高品質、一樣好口碑、一樣充實內容!

 

 

來到工作坊上課,不但不會感到無聊疲累,還覺得內容易懂好吸收,為什麼新思惟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如此清楚有效的傳遞知識呢?如果你想知道好簡報的秘訣,歡迎參考以下兩種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關於課後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專屬於新思惟工作坊校友的線上 Office Hour,開辦囉!課後應用遇到問題,想問問校長的意見嗎?歡迎你來。

 

 

期待未來您也能與我們分享,論文被接受那一刻的喜悅

 

一起來回味,活動當天的精彩時刻。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0302_第六十二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2024 / 3 / 2(六)課程照片記錄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