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胸腔器官捐贈者巨細胞病毒、Epstein-Barr 病毒和弓形蟲等血清抗體不一致之致編者信,獲 Clinical Transplantation 刊登!

 

 

01_CT_ChiuCY_21

 

 

文章介紹

 

在胸腔器官捐贈者中,對於巨細胞病毒(CMV)、Epstein-Barr 病毒(EBV)和弓形蟲的血清抗體不一致,是移植醫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邱家佑醫師團隊想要探討器官取得和移植網絡(OPO)報告的血清抗體結果,與在 Mayo Clinic 實驗室重新測試後獲得的結果之間,不一致性的頻率和可能的影響。

 

團隊回顧了 150 名器官捐贈者,特別關注了從 2022 年 10 月到 2023 年 12 月對 CMV、EBV 或弓形蟲的血清抗體結果為陰性的捐贈者。

 

團隊將 OPO 的初步血清抗體結果與 Mayo Clinic 實驗室的結果進行了比較,一致性定義為血清抗體都是陰性結果,而不一致性則定義為 OPO 為陰性,但 Mayo Clinic 為陽性。研究發現,13% 的捐贈者血清抗體結果不一致,其中 10 個在 CMV IgG,7 個在 EBV,2 個在弓形蟲 IgG。

 

在初步 CMV IgG 結果為陰性的捐贈者中,有 19% 在重複測試時為陽性,導致捐贈者 / 接受者配對的重新分類和預防措施的調整。同樣,EBV 的不一致結果也會影響後續的規劃。

 

邱家佑醫師團隊的研究,強調在器官捐贈者中對傳染性病原體的血清抗體結果需要警覺,特別是胸腔器官移植。OPO 和 Mayo Clinic 實驗室所驗的血清抗體不一致,移植團隊可以就移植後的護理做出相關決策,減少感染傳播的風險。未來的研究可著重於如何改進血清抗體測試的方法,並評估器官移植中血清抗體不一致的長期影響。

 

 

恭喜邱醫師!

 

學術新手,有建議先從什麼文體開始投稿嗎?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胸腔器官捐贈者巨細胞病毒、Epstein-Barr 病毒和弓形蟲等血清抗體不一致之致編者信,獲 Clinical Transplantation 刊登! 已關閉迴響。

教練,請帶我們突破瓶頸,邁向成功發表之路!

 

作者:新光醫院 放射診斷科 林依嫺 醫事放射師

 

 

00_innovarad_YHLin_MEPA_20240504_903-1

 

 

臨床領域的專業價值,不僅在於基本的專業執照,更在於對知識的不斷追求和提升。論文發表是凸顯專業價值的有效途徑之一,門檻不會太高,花點心思也是有機會產出的。我寫過幾篇,也曾經覺得好像抓到寫作的感覺了,不過最近跌入了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中的絕望之谷,漸漸發現還有很多東西我沒完全理解,像是統計,突然發現自己卡關卻不知該從何學習,於是想尋求協助。

 

在最近熱門的動畫《排球少年》第二季,烏野排球隊在東京遠征的過程中,發現有些招數不再適用,或者該做一點變化才能突破,變得更強大,曾經以為強大的快攻被一一攔下,從頭輸到尾也是痛苦萬分(突然能感同身受?!),不少隊員發現問題後,找了教練或相關領域的前輩尋求協助,各自練習增加實力。

 

 

好的論文為什麼好,老師們以後設角度分享。

 

在新思惟的課程中,台上的老師即是教練,老師不只具備豐富的經驗,也知道哪邊容易摔跤跌倒,能夠用淺白的字句帶你理解、避開陷阱,老師也會教怎樣的方式寫作、能更容易被接受的排版,讓我們少走冤枉路。如雞精般的濃縮內容,不馬虎也很好吸收。最喜歡的部分是統計實作,用一個故事情境帶大家一一剖析攻略,讓我們一步一步了解如何運用統計工具,做出簡約直觀的圖表並進行詮釋。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0504_第六十四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 , | 教練,請帶我們突破瓶頸,邁向成功發表之路! 已關閉迴響。

寫論文、陪孩子,想兼顧要將時間花在刀口上!

 

作者:兒科雙寶媽

 

 

00_MEPA_20240504_747

 

 

以前也有寫 case report、在醫學會議報告的經驗,不過都是土法煉鋼的痛苦過程,因為缺乏規劃和經驗走了許多冤枉路。以前被 assign 研究,很像跟著教練一起站在登山口,他先遙指雲霧間的山頭,告訴你最後要爬到那裡,然後他就先去忙了。中間該怎麼從這裡撐竿跳、怎麼跋山涉水到那個山頭,全靠自己想辦法。

 

從住院醫師期間就已經開始追蹤新思惟粉專,拜讀過許多精彩文章,這次終於報名到課程,也體會到大家說的手把手教學,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0504_第六十四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寫論文、陪孩子,想兼顧要將時間花在刀口上! 已關閉迴響。

怎麼寫論文、用 AI、跑統計、投期刊、找團隊,課程通通都有教!

 

作者:成大醫院 口腔醫學部 口腔顎面外科 黃薇蓁 醫師

 

 

00_innovarad_WCHuhang_MEPA_20240504_712

 

 

在忙碌的住院醫師時期,雖然為了專科考試與升等需求,在醫院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一些 case reports,但學習過程中一直有不完整、內心不踏實的感覺,希望能系統性的了解如何完成研究,以及有效率的寫出好論文展現出研究的成 果。因此,在上網多方收集資料,並詢問一些前輩的經驗後,我帶著期待的心,報名了新思惟國際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掌握 AI 協作要點,和圖表排版訣竅。

 

課程一開始,由陳醫師先分享四大段落的寫作要點,包括如何鋪陳邏輯,勾住審閱者的目光,並直接舉例怎麼寫是錯的、為什麼、該怎麼修正,讓論文更加嚴謹並更具有科學性。更實用的是,還有介紹如何量身打造生成式 AI 個人助理,如何下精確的指令,讓生成式 AI 幫忙擬定大綱與段落,與使用生成式 AI 該注意的細節,讓論文寫作能更好的上手。

 

吳醫師接著分享,以審閱者的眼光,如何做好圖表文稿與排版,讓審閱者能流暢的使用系統一審稿,而不會第一眼就討厭你的稿件。除了論文本身的排版要通順、適當的換頁之外,文中的數據圖表要足夠明確、專業,並強調差異性,可以凸顯研究與論文本身的優點,讓論文被接受的機率提高。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0504_第六十四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 , , , , , | 怎麼寫論文、用 AI、跑統計、投期刊、找團隊,課程通通都有教! 已關閉迴響。

看見現象背後的機轉,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

 

作者:邱家佑 醫師(Mayo Clinic)

相關文章:[快訊] 邱家佑醫師團隊,關於使用 Ruxolitinib 治療骨髓纖維化的患者中出現廣泛性結核菌病之個案報告與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Fungi 刊登!

 

 

Meta-analysis_20190505_0732

 

 

這篇文章可能是我迄今為止寫作最久、也最困難的一篇。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我在 2023 年 5 月在 MD Anderson 遇到的一個病人,當時的指導教授建議我,將這個病例寫成 case report,在獲取同意書簽署後,我便開始著手撰寫。

 

 

術業有專攻,將資源分配到合理的事務上。

 

但由於我在 6 月底完成了 fellowship 畢業,而這個病例需要長期追蹤病程,我需要跟還在 MD Anderson 的人來回討論病人資料,因此過程耗時甚長,直到 2023 年 12 月才基本定稿。在這近一年的時間裡經歷了一些波折,如我自己進行的文獻搜索,原以為資料已經搜集得差不多,但在 12 月,我的指導教授建議我,請圖書館的專業人員協助進行資料搜集。

 

必須承認,將這些工作交給專業人士確實能事半功倍,如果你所在的醫院有圖書館人員可以協助找資料,無論是進行 systematic review / meta-analysis 還是 review of literature,他們不只訓練有素,知道如何查找所需的資料庫,還能幫助撰寫方法部分。當時我自己搜尋只找到了 18 個案例,但在圖書館人員的幫助之下,收到了額外的十多個案例。而且他們的工作效率很高,往往能在第二天就提供完整的 Excel 檔。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180505_第二十一梯次課程紀錄, 共享榮耀 | 已標籤 , , , , , | 看見現象背後的機轉,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 已關閉迴響。

2024 / 5 / 4(六)課程照片記錄

 

 

00_MEPA_20240504_490

 

 

對於有發表壓力的我而言,今日的課程確實增加了更多信心去面對統計。

 

在當今以論文為導向的醫院評價體系中,要想擁有更多職涯發展選擇,「研究」及「文章發表」勢必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然而對於初學者來說,要從茫茫學海中自行摸索,選主題、寫論文、跑統計、投期刊……等環節,過程中難免會走冤枉路,浪費寶貴時間,更怕論文被拒絕而前功盡棄。

 

常常被指派蒐集資料,但報告後,還是不知道如何進一步變成吸引人的 paper,這堂課拆解很多流程,說明務實的細節。

 

新思惟匯集三位講師豐富的發表經驗,從審閱者的觀點出發,分享好的論文該有的樣子,並逐條整理初學者常犯的錯誤。透過妥善設計的課程,協助你理解統計應用、論文編排、期刊選擇等要領,在有限的時間內寫出專業水準的內容,為研究生涯打下穩固基礎。

 

歷屆學員實際照做,投稿過程十分順利,許多人甚至僅需 minor revision 即能獲得刊登。更有學員參加課程後,把過往論文做了大修,隔月即收到接受通知,成為人生第一篇 SCI 原創論文,足證課程成效顯著。

 

學員回饋「老師們無論是投影片的呈現或口頭表達,都非常地淺顯易懂,對於剛上路的新手而言,幾無負擔。很慶幸能在 PGY 時期參加新思惟的課程。」、「十分慶幸自己能在正式成為研究新生之前上這堂課,讓我可以有效建立基礎學術寫作基本功,未來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與享受和世界各地的人們交流學習,把握機會好好體驗異國生活。

 

新思惟不斷適應學術潮流提供最新、最實用的撰寫技巧。講師們近期更將 AI 整合進論文撰寫流程,在課堂中分享大量經驗,同時也整理 AI 的極限,以及須謹慎使用的地方。「寫論文懂 AI,AI 就會幫你!

 

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擁有寫作與統計的稀缺能力,無論是單打獨鬥做研究,或是靠行尋找團隊,多能快速起步。根據新思惟開課這 10 年的統計,約九成學員在上課前,僅發表過 3 篇以下論文。透過一天的系統學習與實作,之後持續練習,如今每月約有 70 位校友的文章登上 PubMed。填空式的寫作模式,大幅降低論文被退稿機率,歷年來校友發表論文數持續成長,正是最好的明證。

 

來上課真的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帶著問題來上課,會在課程中及 QA 中得到解答。

 

講師們以豐富經驗打造最實用課程,提供最穩健的寫作與投稿模式,降低 reviewer 因非科學因素退稿的機率,為學術研究者在繁忙醫師生涯中,找到撰寫論文的節奏,邁向更廣更遠的學術舞台。

 

關於外科系的研究課程,歡迎參考我們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從統計內容到講師,都是針對外科領域所打造,有外科雜誌 editor 與 reviewer 角度分享、有限個案數相關的統計、survival analysis 統計製圖、如何有效回覆 reviewer 等不同主題。

 

 

對統合分析,或者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文獻回顧等不同文體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也有相應的課程喔!主題不同,一樣高品質、一樣好口碑、一樣充實內容!

 

 

來到工作坊上課,不但不會感到無聊疲累,還覺得內容易懂好吸收,為什麼新思惟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如此清楚有效的傳遞知識呢?如果你想知道好簡報的秘訣,歡迎參考以下兩種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關於課後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專屬於新思惟工作坊校友的線上 Office Hour,開辦囉!課後應用遇到問題,想問問校長的意見嗎?歡迎你來。

 

 

期待未來您也能與我們分享,論文被接受那一刻的喜悅

 

一起來回味,活動當天的精彩時刻。

 

 

最新活動

 

閱讀更多 »

發表於 20240504_第六十四梯次課程記錄 | 已標籤 , , , , , , , , , , | 2024 / 5 / 4(六)課程照片記錄 已關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