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蔡依橙)
如果你的文章經常被秒退的話,通常是一些顯而易見的地方出了問題。這些顯而易見的部分包括了:稿件整體排版、標題與摘要的專業度、圖表本身是不是已經把故事說完。
稿件整體排版
如果打開你的稿件,看起來就是混亂,字體、縮排、標題頁都不夠乾淨簡潔,或者做了很多酷炫但非學術稿件業內的設計,通常就是直接退稿回家。
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的期刊接受率常常低於兩成,只要你的稿件看起來像那 80% 的一般人,就是直接請回家。雜誌社會禮貌的說一堆漂亮的客氣話,卻連一個明確的建議都不肯給你。
答:(蔡依橙)
如果你的文章經常被秒退的話,通常是一些顯而易見的地方出了問題。這些顯而易見的部分包括了:稿件整體排版、標題與摘要的專業度、圖表本身是不是已經把故事說完。
如果打開你的稿件,看起來就是混亂,字體、縮排、標題頁都不夠乾淨簡潔,或者做了很多酷炫但非學術稿件業內的設計,通常就是直接退稿回家。
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的期刊接受率常常低於兩成,只要你的稿件看起來像那 80% 的一般人,就是直接請回家。雜誌社會禮貌的說一堆漂亮的客氣話,卻連一個明確的建議都不肯給你。
罹患第二型糖尿病(T2DM)的女性有較高的卵巢癌風險。然而,第二型鈉-葡萄糖轉運通道抑制劑(SGLT2i)對第二型糖尿病女性卵巢癌風險的影響仍不清楚。吳政彥營養師團隊想要研究 SGLT2i 的使用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卵巢癌風險之間的關聯。
團隊使用 TriNetX 網路資料庫進行了一項回溯性世代研究,研究期間為 201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採用了新使用者研究設計並以二肽基肽酶-4 抑制劑(DPP4i)使用者作為主動對照組進行比較。應用傾向分數配對法(PSM)來平衡基本特徵。主要結果是卵巢癌的發生率。
經過傾向分數配對後,每組納入了 92090 名患者。與 DPP4i 組相比,SGLT2i 組與較低的卵巢癌風險顯著相關。次群體分析顯示在各種人群中都有一致的趨勢,其中在白人患者中觀察到明顯的風險降低。
研究顯示,SGLT2i 可能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較低的卵巢癌風險相關。未來需要進一步調查其潛在機制。
恭喜吳營養師!
統計好難,軟體跑出很多參數,我需要理解每個名詞的意義嗎?課堂上用到的這兩種統計差別?來看看講師的建議。
全天的課程,就是圍繞著「學術新進者想知道和必須知道的事情」這樣的核心去設計,課程全部白話解說,不怕你不懂,有問題都能問,老師不會電人。
陳一銘醫師 / 蔡依橙醫師 / 吳爵宏醫師
陳一銘:與科內的實驗室、國衛院、老人醫學 與 健保資料庫 的團隊均有合作,主題圍繞著老人醫學與免疫風濕專長,發表數百篇 SCI 論文。四度獲得「青年醫師論文獎」。
吳爵宏:連續兩篇 original article 於頂尖期刊 Radiology 刊登,並獲邀與雜誌主編連線訪問,錄製 Video Podcast,向全世界讀者介紹研究成果,發表超過 100 篇 SCI 論文。
蔡依橙:SCI 文章超過 60 篇,聚焦在自己的專業核心、投稿命中率高達八成、標竿論文引用超過 100 次的策略型研究者。曾指導多位醫師發表 SCI 論文,並登上國際舞台。
在課程最後的這半個小時,我們還是會繼續把握時間跟各位分享。在中午的時候大家都做完了互動實作,也出了整套的圖表,我們請同學們上傳到臉書的新思惟之友社團,是為了讓校長能夠迅速的全部看過。
看過之後,校長會針對多數人所犯的錯誤,或者是那些雖然只有你犯這個錯誤,但下課前一定要跟你講的細節,來做講評。而且大家都是社會人士,不要再承受沒有意義的壓力,所有的講評都就作品論作品,不會出現你的名字,讓大家在沒有任何壓力的狀況下,有效學習。
為什麼要這樣去講評呢?因為你第一次學習一門新的技術,照著老師的建議學,可能可以做到 65 分,但你自己可能還不知道那 35 分到底是怎麼丟掉的,需要有人告訴你,這裡還有 35 分,你應該怎麼去拿到它。有這樣的認識之後,回家再練習做 5 次,就能夠逐漸地從 65 分變成 75 分、85 分、90 分、95 分,甚至往 100 分邁進。
接著當你回家做了 5 次,覺得很滿意之後,我們會請你上傳最好的作品到 Dropbox 的個人資料夾裡面,而老師會在周四的時候,針對你的新作品以及練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做錄影回饋,是針對你個人的客製化一對一回饋。
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上課學統計、實際操作統計,回家練習 5 次,並取得回饋,就真正可以讓統計軟體變成你的手上的一個新工具。
除了講評之外,我們也會針對今天互動實作做得最好最仔細的兩位同學的作品做講解,以及送出獎狀與獎品。
一切的課程設計跟互動實作,都是以同學為中心。每個人來上課過的資深校友都能深刻的感受到,我們真的很希望你變強,也有讓你變強的各種工具跟課程內容。
給自己一次機會吧!
許多同學總會覺得,找到了指導老師,不管是在醫院裡面或是研究所裡面,接下來就是康莊坦途,老師會帶著自己把論文寫完,並且發表。自己也能成為所謂學術界的一員。
但如果你聽過夠多的故事的話,就會發現這種幸福快樂的日子,比例上並不高。(這樣講已經很委婉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同學們並不是很理解究竟社會是怎麼運作的,以及社會人士們是怎麼說話的。很多時候在一些行為的互動中,得罪了老師而不自知,而且有一定社會經驗的人,不見得會選擇直接跟學生衝突,而是漸行漸遠。
對許多失敗例子來說,在學生這邊的角度,只是覺得老師為什麼指導我並不積極?但並不清楚知道,自己其實曾經擁有過很棒的機會,只是沒把握住。
我們這堂課就會針對找老師、跟老師合作以及最後的投稿過程,把許許多多我們聽過的醫療學術界的真實故事做整理,也直接告訴大家該如何避免。
讓你聽得懂人家到底在說什麼,也知道自己該準備些什麼,才能夠把握住這些難得的機會。
我們的課程,就是來協助各位老師,能遇到準備得更完整的學生。也是協助各位同學,讓自己成為更準備好,能把握住機會的那個人。
就算你還沒有找到老師,先知道這些事情,找到好老師的可能性更高,真找到了,也更能夠把握住,一起創造出 PubMed 上的傑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