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義大醫院 神經科 謝孟倉 醫師
這篇長期心得,簡單整理我這幾年的研究與各位分享。
(鈺編按:謝孟倉醫師在 2016 年先報名了《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從 case report 起家發表第一篇之後,再到《統合分析工作坊》進修,進一步完成人生首篇 original article。課後學術從 0 到 1 順利起步,到現在產線多點齊發,讓自己的名字和作品成功登上 PubMed。)
中風登錄相關資料,達到一魚三吃。
台灣腦中風登錄開始得早,有很多前輩做過許多很好的研究,各家醫院在不同時代及各種狀況下,開始做自己的登錄或是脫離登錄系統。
一般而言,登錄系統的資料是從病歷系統而來以及專人判讀,可以當作是正確原始資料。當我們需要進行其他資料庫研究時,可以用各種不同方法連結正確資料,得到我們想要分析的族群,進而從資料庫得到類似流行病學調查或是擴展到 outcome 分析。
我們可以得到最大的資料庫就是健保資料庫,從診斷碼著手,將中風登錄資料庫的「原始」且「正確」的 data 當作 reference,去驗證健保申報檔案診斷碼 (ICD-10 coding)正確性,利用很基本的 sensitiv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去看每個病人應該納入前幾個診斷碼把握度比較高。結果發現台灣健保資料庫的中風診斷碼正確率很高,如果要敏感度或正確率高一點,有不同的納入診斷碼欄位選擇。
這是院內中風登錄資料第一次用於研究,從非常臨床的登錄系統,變成配合評鑑的生成報表指標系統,再到研究資源,達到一魚三吃的效應。我們團隊把 ischemic stroke 和 subarachnoid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分開寫成兩篇,並分析裡面最常 coding 錯誤原因,第三篇我們延伸到中風最常見的危險因子診斷碼評估。
這幾篇文章可以提供想要用健保資料庫做中風研究的同好:
- Hsieh MT, Hsieh CY, Tsai TT, Sung SF*. Validation of Stroke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on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Claims Data. Clin Epidemiol. 2022 Mar 17;14:327-335.
- Hsieh MT, Huang KC, Hsieh CY, Tsai TT, Chen LC, Sung SF*. Validation of ICD-10-CM diagnosis cod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emorrhagic stroke in a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claims database. Clin Epidemiol. 2021 Jan 14;13:43-51.
- Hsieh MT, Hsieh CY, Tsai TT, Wang YC, Sung SF*. Performance of ICD-10-CM Diagnosis Codes for Identify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a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Claims Database. Clin Epidemiol. 2020 Sep 25;12:1007-1013.
COVID-19 期間中風病人和照護者相關研究
中風病人及其照顧者的支持系統和醫療環境會影響照護品質。台灣第一次三級警戒期間,就醫習慣改變,病人狀態更難掌握。我們利用不同的情緒相關問卷及壓力問卷,探討中風病人照護者的壓力及支持系統影響。本來想做施打疫苗意願對於長期的影響,殊不知 IRB 通過時,台灣進入三級警戒,大家從罵疫苗變成搶疫苗,所以只好改做對 COVID-19 害怕及疫苗接受度研究,後續進一步進行靈性信仰問卷。
以前沒有接觸過問卷設計這類型研究,在收案過程中學到如何定義收案族群,進行設計和完整收問卷。相關研究其實很少,加上當時做了蠻完整的問卷調查,這系列還在持續進行。另外,比較特別的是這系列研究發表同時屬於 SCI 及 SSCI 論文,這是醫學論文發表比較少有的經驗。
- Wang, T.-Y., Yap, K. Y., Saffari, M., Hsieh, M.-T.*, Koenig, H. G., & Lin, C.-Y.* (accepte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piritual Coping Strategies Scale- Chinese Version (SCSS-C) for Adults in Taiwan.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
- Kukreti S, Strong C, Chen JS, Chen YJ, Griffiths MD, Hsieh MT*, Lin CY*. The association of care burden with motivation of vaccine acceptance among caregivers of stroke pati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mediating roles of 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use, worry, and fear. BMC Psychol. 2023 May 15;11(1):157.
- Liu CH, Chen YJ, Chen JS, Fan CW, Hsieh MT*, Lin CY*, Pakpour AH. Burdens on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during a pandemic: relationships with support satisfacti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fear of COVID-19. BMC Geriatr. 2022 Dec 13;22(1):958.
長期耕耘學術,臨床研究登上高分期刊。
這篇研究是第一次成功投上 Stroke。因為被改成 research letter to editor,分析資料和篇幅被刪去很大一部分,所以還有其他資料陸續投稿中。
心因性栓塞所致的腦中風病人,需要使用口服抗凝血劑預防中風復發及減少未來心血管疾病發生。臨床上,會遇到使用口服抗凝血劑卻再發生中風的病人,實務上,醫師很難決定未來要用哪種藥物預防未來的中風復發和心血管疾病。選擇使用原本藥物、將原本藥物增加劑量、將原本藥物減少劑量、換成其他種口服抗凝血劑、或是完全不用,都有各自的理由和處方。
這篇研究就是在上述命題下,利用健保資料庫分析不同處方方式在口服抗凝血劑使用下還發生中風的病人,未來發生再中風、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差異。
整體而言,將口服抗凝血劑換成 warfarin 或是不用口服抗凝血劑預後較差;在預後為綜合心血管事件部分,將口服抗凝血劑換成另一種口服抗凝血劑預後較好(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DOAC change to another DOAC)。結果和過去收案研究不同,在健保資料庫研究中我們不能知道後續處方的 rationale,只能比較不同處方方式的預後差異。
- Hsieh MT, Liu CH, Lin SH, Lin PY, Chang YM, Wang CM, Chen CH, Sung PS*. Recurrent Strok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A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Despite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Stroke. 2023 Apr;54(4):e145-e146.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