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投到高分期刊竟能敗部復活,獲得刊登!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吳明恭醫師關於網路成癮與 suicidality 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刊登!

 

 

01_Clinical_Psychiatry_TsengPT_share_28

 

 

好主題要先能吸引目光

 

這篇文章刊出於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impact factor = 5.291) 其實是一連串意外的結果。當初會想到這個主題,純粹是因為看到新聞報導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後出現的一些社會事件。

 

網路成癮在這幾年會引起大家熱議是因為隨著新科技發明(例如智慧型手機與 VR 裝置),越來越常見到人機不離手的現象。剛好自己的朋友圈最近有很多人聊到這個話題,於是我靈機一動上網搜尋才發現這主題的可行性。

 

 

成功被主編關注後,還要能端出引人入勝的構想。

 

其實當初這篇文章我只是抱著小品文的心態來完成,因為網路成癮在精神醫學界還處於妾身未明的狀態。到底網路成癮是不是一個疾病都還沒有定論,更遑論它背後的成癮與相關治療。

 

因此我們一開始只用了比較簡單的關鍵字進行搜尋而收錄了 13 篇文章,而這些文章也已足夠我們做許多的統合分析步驟,包括分組比較自殺念頭與自殺計畫等次分類。

 

完成文章後,我們想說從比較高分的雜誌開始嘗試,所以就選了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怎知這文章就一去不回,許久後才收到來自主編的訊息。

 

原本以為會被退稿,沒想到主編說:「這主題很有趣且重要,雖然 reviewers 給了很多 comments,但我們覺得這主題值得發表。根據 reviewers 的意見,你們應該會花很多時間修改。我給你們幾個月時間,如果你們決定接受修改,先回信告知我們。」真是乖乖不得了,我從沒想到這篇文章竟然有敗部復活的機會!

 

 

麻雀變鳳凰,小品文變大文章。

 

主編在時間上的寬限很有道理,因為根據 reviewers 的建議,我們必須寫幾十封信給納入分析的文獻作者們去要 raw data(論文最後的 acknowledgement 占了整整一張 A4 紙)!

 

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們收錄的文章數目從原本的 13 篇暴增為 25 篇!因為文章數目增加了,我們也多了新的內容可以分析。譬如我們發現青少年網路成癮者的自殺風險比成年人更高,沉迷於網路遊戲的人又比一般的網路成癮者有更高的自殺風險。

 

增加了這麼多收錄文章、以及分析項目,這篇文章當然是順利被接受了;不過文章被接受後,主編那邊又突然沒聲沒息,連後續的 final approval 都沒有寄來。我們寫信去詢問也只得到:「請稍待通知」的回應,讓我們又開始莫名擔心起來。

 

 

刊登同時也收到了專題報導的訊息

 

過了好幾個月才收到雜誌社的通知,要我們把 final approval 完成。接著沒多久我們的文章就上線了,而且後面竟然跟著一篇美國精神醫學會的專題報導,裡面引用了許多文章內的描述,包括我們建議臨床醫師針對網路成癮者特別留意自殺風險的呼籲!

 

看到這篇文章被用這麼高的規格對待,讓我們感到很開心,等待是值得的!透過這篇文章讓我有了另外一層體驗:只要你真心覺得這個主題有趣,用心耕耘下去,一定能有收穫!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50823_第七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