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附醫 神經外科部 鄭丞廷 醫師
身為神經外科第二年住院醫師的我,平常臨床工作負擔繁忙,開刀值班以及照顧病人之餘,還要花心力做研究,因此希望可以很有效率的完成「研究」任務。
這時代不懂 AI,別說你寫作很有效率。
這堂課開頭就先由陳醫師破題,把文章四大段落的寫作重點清楚闡明,告訴我們應該填寫的內容是什麼,句子之間怎麼推移,如何寫出夠科學的而且具有亮點的結論,非常具有實戰性。而因應最近的生成式 AI 的突破,課程中更加入如何下達指令讓 AI 協助文章寫作以及英文修訂,讓研究者可以節省大量咬文嚼字的時間,是這堂課特別重要的收穫。
吳醫師接著講解文章排版的細節眉角,分享自己作為審稿者,都是利用工作空檔零碎時間審稿。因此遇到排版分段換頁不順的話,會大大增加退稿率。除了文章本身的排版,圖表的安排更是重要,特別是在次專科期刊的審稿者都是很熟悉該領域的議題了,很可能不會一行一行慢慢看,一打開就是直接看圖表,製作精美且有重點的圖表才能夠脫穎而出。
老師親自手把手帶你開刀 vs 自己看一百台刀
上午的課程結束後馬上就會進行實地操作,老師們設計精美的課程講義以及白話清晰的統計方法介紹,讓我可以直接開始跑統計做圖。以前也上過很多統計課,但都是聽過就忘了,就像只看老師開刀,看了一百台也不是自己的。
但新思惟的課程,就好像老師在旁邊按部就班地帶你開刀一樣,大家應該能理解兩者差別有大。
下午的課程陳醫師講解了近幾年學術市場的巨大變化,分析了不同醫師階段可能有的不同考量,並給出投稿上的具體建議。吳醫師則以指導老師的身份提醒我們跟老師做研究該注意什麼,如何合作順利產出的細節、如何談作者分配,以及非常實際的英修刊登費用歸屬等等,給我們對現實社會的運作,有比較明確的指引。
課程進行中,手邊的臨床資料就能實際跑出統計圖表。
我目前的狀態是有手上有研究題材,有整理好的文獻跟臨床資料,但對於文章跟統計結果如何呈現感到困難。這堂課我學會用好上手的 MedCalc,直接做出精美的圖表,邊聽課邊對自己的寫作方向跟投稿目標逐漸有具體的藍圖了。特別謝謝蔡校長在課餘時間對我的題目以放射專家的角度給出影像上的觀點,陳醫師和吳醫師給我資料處理的建議。
我個人覺得這個課程設計很適合已經有初步研究進度,資料大致整理好正準備一鼓作氣完成論文寫作的同學,上完課後不只實戰能力提升可以回去操作,更能夠利用 Office Hour 來跟老師討論。
而且新思惟還有提供獎學金,只要上課後發表 SCI 並回傳就可以獲得 1000 元禮券不限篇數,真的很讓人有動力!最後場地的部分我覺得光線座椅線路等等安排都很舒適,不過可能因為在台中的關係,會議中心裡面有蚊子,但還在可忍受範圍內。如果可以先擺好電蚊香應該會更完美,以上一點小建議,謝謝!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