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張俊鴻醫師關於深部腦刺激治療併發症之個案分享,獲 Medicine 刊登!

 

 

01_Medicine_ChangCH_08

 

 

文章介紹

 

深部腦刺激 (DBS; deep brain stimulation) 治療是藉由手術將節律器植入腦內特定位置,然後透過電流刺激產生作用。DBS 已證實對頑固性強迫症 (OCD; obsessive – compulsive disorder) 有療效,但討論治療後可能併發症的文獻目前尚不多。

 

作者團隊分享的這個案例,是一位 28 歲男性 OCD 患者,在接受 12 個月的 DBS 治療後,病患對 DBS 手術部位有強迫性皮膚搔抓行為 (compulsive skin-picking behavior),且需暫時移除植入於右側的腦內節律器。

 

移除腦內節律器後,局部發炎、感染與強迫性皮膚搔抓行為皆獲改善。四個月後再度安排了節律器重新植入手術;在接下來的兩年追蹤期間未再發生感染狀況,強迫症嚴重程度評估、與整體評估功能量表皆有進步。

 

張醫師團隊分享 DBS 併發症個案,詳述病史與處置經過、進行文獻回顧,並建議術前可針對病患的皮膚搔抓狀況進行評估、術後則密切追蹤是否罹患此併發症,目的是將感染與移除節律器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期刊介紹

 

Medicine 創刊於 1922 年,曾是一般內科學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分類中的 top 10% 期刊 (2014 ranking: 15/154),2014 年的 impact factor (IF) 為 5.723。

 

2015 年起 Medicine 撤除 paywall、改為全面開放,並將營運模式轉成 open access。與 PLOS ONE 原生 open access 不同,Medicine 是從傳統期刊轉型,在學術圈引起不少討論

 

Medicine 的 2015 年 IF 於 2016 年中的 JCR 初步資料為 1.206,從 Q1 期刊摔到 Q3 期刊 (77/151);但隨後 JCR 正式資訊卻顯示為 2.133(Q2 期刊)。對此現象有興趣的朋友請觀看這則蔡校長的臉書發文

 

Medicine 的 2016 年 IF 則為 1.803,繼續保持在 Q2 期刊 (58/154)。延伸閱讀:「2016 年 impact factor 公布,那些大家關心的期刊,現在怎麼了?」。

 

 

再次恭喜張醫師!

 

 

張俊鴻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50517_第六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