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佳里奇美醫院 心臟科 林裕民 醫師
在臨床工作中,我常遇到合併 MASLD 與 T2DM 的患者。這類患者的共通點是代謝異常、肝臟脂肪沉積嚴重,且心血管與腎臟風險都很高。然而,對於這群人如何最佳化治療,現有指引著墨不多。傳統藥物主要著重於血糖控制,對肝臟改善有限。
近年來,SGLT2 抑制劑(SGLT2i)在心臟與腎臟結局上的獨特保護效果受到高度關注,但其對 MASLD 患者是否同樣具備臨床益處,文獻仍有限。這樣的臨床落差成為我們研究的起點。當時我們問自己:SGLT2i 是否能在 MASLD 與 T2DM 共病的族群中,提供額外的臨床效益?
研究兼顧「臨床合理性」與「數據可行性」。
本研究利用大規模真實世界資料庫,納入 MASLD 與 T2DM 的患者,分析使用 SGLT2i 與未使用者之間的臨床結局差異。這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是定義 MASLD 患者。由於資料庫缺乏影像或肝活檢資料,我們必須依靠診斷碼、臨床特徵與代謝共病組合來建立族群,這需要反覆討論,才能兼顧「臨床合理性」與「數據可行性」。
在統計方法上,我們採用傾向分數配對(PSM)來平衡兩組差異,並進行多變項 Cox 回歸與敏感性分析。這個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觀察性研究不只是跑分析,而是在不完美的資料中找到最合理的答案。
三重效益的實證:SGLT2i 對心、腎、肝的全面保護
結果顯示,使用 SGLT2i 的患者在肝臟相關臨床結局、心血管事件,以及腎臟不良事件上皆有較低的風險。這些發現具有多層次意義:
- 對病人: SGLT2i 不僅是降糖藥物,還可能同時保護心、腎、肝,是一個「三重效益」的治療策略。
- 對臨床醫師: 面對 MASLD 與 T2DM 共病患者,SGLT2i 或許能成為一線治療的重要考量。
- 對學術研究: 這些結果呼應並補充了過去小型臨床試驗與基礎研究,為後續 RCT 提供了真實世界的實證支持。
坦誠面對觀察性資料的侷限
誠然,本研究仍有一些限制。首先,我們無法取得肝臟組織或影像數據,因此無法直接評估肝纖維化的改善。其次,真實世界資料難以完全控制所有混雜因子,例如飲食、運動、酒精攝取。最後,追蹤時間有限,無法回答長期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問題。
但這些限制同時也是我的學習。研究並非追求完美,而是誠實呈現資料的價值與不足。我學到如何在討論中,清楚區分「觀察到的現象」與「尚待驗證的假設」,這也是研究誠信的重要一環。
將科學證據帶回臨床
這篇研究對我最大的啟發有三點:
- 從病人出發: 問題的起點來自病人的需求,而不是資料本身。這提醒我未來的研究方向應該更貼近臨床。
- 跨器官思維: 心、腎、肝在代謝疾病中是緊密連結的,不應再被割裂來看。這篇研究讓我更清楚「多重器官照護」的重要性。
- 真實世界數據的價值: 雖然有侷限,但它能補足 RCT 的不足,幫助回答「真實病人身上會發生什麼」這個問題。
展望未來,我希望能進一步探討 SGLT2i 在 MASLD 患者中的長期肝臟纖維化進展,甚至與其他新藥(如 GLP-1 RA、tirzepatide)做比較,探索最佳治療策略。
總結而言,這篇研究不僅豐富了我對 SGLT2i 的理解,也提醒我身為臨床醫師與研究者的責任:將科學證據帶回臨床,最終改善患者的生活與預後。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