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數不多,但研究有賣點,論文登上領域前段期刊。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兒童腎臟科 顏辰瑋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顏辰瑋醫師團隊,關於 8 至 28 天的發燒新生兒檢測血清 C-反應蛋白或降鈣素原搭配羅徹斯特標準之研究,獲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刊登!

 

 

MEPA_20250810_522

 

 

健康的新生兒是大家所期待的,因此當面對一個發燒不舒服的新生兒,不論是家長或是醫護人員都會格外的擔心。

 

 

從構想到發表:研究的堅持與突破

 

另外,由於這個族群的新生兒免疫力相對較弱,會遭遇到嚴重感染、細菌感染的機會相對高不少,連帶影響後續可能會伴隨發生的併發症。

 

然而即使年紀大一點的小朋友,尚且沒辦法好好自己完整的表達他們的不舒服,更遑論是新生兒。一直以來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們、醫學會都不斷的在找尋以及訂定各種診斷標準流程以期能夠早期發現、早期處理潛在可能發生的細菌感染的狀況,雖然不同的準則都很不錯,但大多是包含著需要侵入性的檢查 – 腰椎穿刺術。

 

在兒童急診服務的這段期間,絕大多的醫師都曉得,侵入性的腰椎穿刺術要在台灣的兒童急診現場進行實屬有極大的難度,因此在與主任討論後,我們思考與討論是否能夠從現行的診療、診斷準則加上某些臨床驗血的方式,來減少漏掉可能有潛在細菌感染的新生兒,就在這樣的氛圍下誕生了這篇文章的主題。

 

很感謝主任的大力幫忙,在文章的構想及設計上由主任提出,後續由我們兩個共同的邊調整、邊修改、邊撰寫而成。

 

 

個案數不多,但研究有賣點。

 

雖然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新生兒的族群,但實則對一線急診的影響及幫助較大,因此在完稿後,我們就 focus 在投稿急診領域的期刊,主任認為雖然我們個案總數不是太大,但面對的是小於一個月的族群的研究,其實應該會有不錯的賣點,所以我們的目標就訂在 Q1 (前 25%)的傳統期刊。

 

接連投了 3、4 本高分的期刊未果,但也並非沒有收穫,這幾篇期刊的審稿者都很友善的給予了一些建議,照著這些審稿者的建議調整,最後獲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的青睞,accept 我的文章。

 

在高興之餘,心裡還是有點小可惜,因為真的差一點點就可以叩關成功 Q1 的期刊了。即便如此,主任還是鼓勵我:「比起剛開始,幾年寫文章的經驗已經可以在 Q1 期刊的邊緣,已經進步很多了,總是要留點遺憾才能期待下次」。

 

真心希望下一次能夠成功的投稿、擠進 Q1 期刊內,接著往更高分的期刊邁進。(釔編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於 2023 年在 Emergency Medicine 領域是 Q1 期刊;2024 年是 Q2 期刊。)

 

 

新思惟開啟與帶領我進入撰寫文章的領域

 

最後,一樣是要感謝新思惟國際,很開心有機會認識了蔡校長與新思惟國際,因為認識了新思惟國際,開啟與帶領我進入撰寫文章的領域,並且幫助我漸漸的茁壯成長,一步一步的達成自己的目標!

 

新思惟國際每次推出的課程都很吸引人,後續有機會的話真的會想繼續參加各種不同種類的課,期望能在各方面都不斷的進步,也期待自己能多加熟悉「統合分析」以及「網絡統合分析」。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