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華大學 諮商組 洪可倢 同學
身為一位護理師,同時也是諮商所的研究生,學位論文對我而言既是挑戰,也是一次自我成長的機會。雖然已確立研究主題,但面對龐大的資料、複雜的分析與學術寫作規範,仍感到不知從何下手。
因此,當我得知新思惟國際舉辦《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時,內心的期待感油然而生。我希望透過這堂課,不僅能釐清論文撰寫架構,更希望學會如何善用 AI 工具來提升寫作效率與品質。我也期待藉由專家的經驗分享,了解論文在內容安排、圖表呈現、語言修飾等方面的專業技巧,讓自己的研究成果,能以更精準與專業的方式呈現出來。
用 AI 開啟研究新視野,從文獻到寫作一次到位!
課堂開始後,我很快被講師所介紹的「AI 輔助論文撰寫功能」所吸引。
過去,我對 AI 的印象多停留在日常工作與簡單查詢,但在這次工作坊中才意識到,AI 在學術領域的應用原來如此廣泛且深入。
講師詳細示範如何透過 AI 工具輔助文獻整理、摘要生成、語法修正,甚至可以在初步草擬架構後,讓 AI 提供不同角度的延伸建議。這讓我感到十分驚艷,因為它不僅節省時間,更能讓思路更具條理性。
同時,講師也強調,整篇論文排版的一致性及視覺效果的重要性。因為一份論文除了內容嚴謹,排版與圖表也必須兼顧美觀與可讀性。尤其是醫學與護理相關研究,數據與圖表常是說服力的重要支撐。原來,排版與圖表並非附屬,而是論文的靈魂之一。
真正能說服人的,不是圖,是圖裡的細節。
在實作環節中,我第一次完整體驗了從資料輸入、圖表生成到細部調整的過程。一開始我對於統計軟體的圖表生成功能感到新奇,沒想到只要輸入整理好的數據,系統就能快速生成各種統計圖表,並且可以依需求修改顏色、字型、比例等細節。
然而,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蔡校長在最後的講解,他提醒我們,雖然軟體可以快速產出圖表,但「魔鬼藏在細節中」,標題是否明確、單位是否一致、色彩對比是否適合閱讀,些細節決定了圖表能否清楚傳達研究結果。這讓我意識到,即使有科技輔助,研究者本身的專業判斷與美感依然不可或缺。
AI 是加速器,專業是核心,質性研究也很好用。
整天的工作坊下來,我收穫滿滿。雖然我的論文偏質性研究,但課堂上講解的論文寫作綱要與注意事項,對我整理資料與構思內容非常有幫助。
因為研究同時包含質性與量化的元素,統計圖表對我來說並非可有可無,而是能有效提升論文說服力的重要工具。
透過這堂課,除了學會如何用 AI 輔助撰寫與美化論文,也瞭解到,AI 只是加速器,但最核心的,仍然是研究者對研究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我相信,這次的學習將會在未來的論文撰寫過程中發揮極大的作用,讓我的學術之路更加踏實且充滿信心。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