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大醫院 復健部 李藺芬 物理治療師
參加了《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對我而言是一場收穫滿滿且專業度極高的學習體驗。整體課程設計緊湊但不失彈性,內容規劃完整,從理論基礎到實務應用兼顧,讓每位參與者都能依自身程度找到學習重點。
講師們皆為各自領域的專家學者,無論是在統計圖表製作或論文架構的分享上,都展現出深厚的臨床研究經驗與教學熱忱,內容深入淺出、條理分明,讓整天的課程充實不枯燥。
原來 AI 可以這樣用,寫作更有效率。
首先,「搞懂論文架構,善用 AI 工具」是一堂啟發性極高的課程。講師以自身的研究經驗為例,從如何規劃論文架構開始,逐步拆解每個段落的撰寫重點與常見盲點,讓我對於撰寫一篇完整且有邏輯的醫學論文,有了更清晰的概念。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講師示範如何運用 ChatGPT 來輔助文獻蒐集、文字潤稿及格式排版,從實際操作中點出許多小技巧與注意事項,讓我們在撰寫過程中能夠更有條理地組織內容,同時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對我而言,這不僅是一個很實用的工具,更是改變我思考「寫作流程」的一種新視野,讓我覺得 AI 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能真正提升研究產出的好幫手。
圖表設計不當,居然會降低說服力!
「統計圖表與排版」亦是本次課程的一大亮點。臨床研究時常因圖表設計不當,而影響整體呈現效果,甚至降低研究說服力。
講師從許多實務案例中點出常見錯誤,讓我們理解統計圖表的基本原則與易讀性的重要性,並一步步示範如何設計出既符合統計原則、又兼具美觀易懂的圖表。不論是顏色的選擇、標註的清晰度還是標題的明確性,講師都給出了實用又貼近臨床實務的建議。
透過現場即時實作,我學會了幾種調整顏色、標示重點及標題寫法的小技巧,讓圖表看起來更專業、更具說服力,也提升了對於資料視覺化的重要性認知。
對軟體不熟悉,也能在過程中順利完成圖表。
接著,「互動實作時間:親手跑出全套統計圖表」這個單元更是讓整個上午的學習內容徹底內化。講師們以小組討論和一對一指導的方式,耐心解答每位學員的問題,讓即便對軟體不熟悉的同學,也能在過程中順利完成圖表製作。
講師們在互動過程中不僅專業,更充滿親和力,讓學習氣氛既輕鬆又高效,這種實作體驗讓我受益匪淺,也大大增強了未來獨立操作的信心。
投稿期刊不是憑印象,要有策略。
下午「用需求來評估才有效率,期刊選擇全攻略」,讓我對於期刊投稿策略有了全新的認識與體會。過去對於投稿期刊的選擇常常是憑印象或看影響因子高低,但講師提醒我們除了影響力之外,還需要考量研究內容的適配性、目標讀者群的關注重點及期刊本身的審稿風格。
課堂中也分享了如何運用 JCR 工具來比較期刊指標及排名,避免盲目投稿、浪費時間。這對於像我這樣剛起步的研究人員來說,無疑是一個寶貴的經驗分享,讓我在未來的投稿過程能夠更有策略性與效率。
寫作團隊人際互動與協調也都有教
最後的「找老師、找團隊,提高合作可行性與避免踩雷的建議」更是全日課程的點睛之筆。講師以自身經驗分享研究合作中的種種挑戰,從合作夥伴的選擇、溝通技巧、責任分工到衝突管理,無不提醒我們除了技術能力外,人際互動與協調同樣是研究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
講師提出的具體化解建議既務實又可行,讓我們學會面對問題時該如何積極應對、避免衝突升級,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我未來的研究工作將會有莫大的幫助。
整體而言,這是一堂兼具理論與實作、概念與技巧的專業課程,內容涵蓋了論文寫作、統計分析、期刊選擇與研究合作等面向,讓我學到的不僅僅是「怎麼做」,更重要的是理解「為什麼這樣做」。
講師們以他們豐富的臨床研究經驗與教學熱忱,耐心且細膩地引導我們,讓整場課程不僅專業度高,更充滿溫度。我非常感謝有這樣的機會參與學習,未來也期許自己能將今日所學應用在自身的臨床工作與研究中,持續精進專業、提升品質,也希望能在未來的研究路上不斷探索、成長。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