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內科部 游子民 醫師
從學生時期就有點排斥英文寫作,更別提寫論文,但隨著職級成長,該面對的還是來了。
對論文的想像是複雜又難搞
雖然以前讀了許多論文,但真的要自己動筆,其實還是懵懵懂懂的狀態,對整個論文的架構、流程、甚至該怎麼開始,幾乎是零概念。過去對論文的想像是複雜又難搞,要蒐集資料、跑統計、排版、煩惱投稿……聽起來就是一件阻力非常大的任務。
一開始抱持半信半疑的心態來上課,想說真的有可能聽完八小時的課,就能從無到有生出論文嗎?課程真的有辦法,把一個從沒碰過論文寫作的菜鳥打通任督二脈嗎?
沒想到聽完課出乎我意料,經過蔡依橙、吳爵宏、陳一銘三位老師的指導,讓我大開眼界,寫論文沒想像中那麼困難了。
課程都有大量範例,AI 輔助寫作也有教。
從論文基本架構、圖表與排版、投稿選刊策略,到 AI 應用於論文寫作的實務技巧,老師們幽默風趣,講得非常直白。
我最喜歡的是每位老師都有提供大量範例、錯誤例子、很醜的排版、地雷行為等等,讓我們更容易知道哪些是新手會犯的錯誤。
以前認為排版圖表不重要,研究成果才是重點,殊不知以 reviewer 的立場,若連圖表排版、段落格式、小數點對齊這些瑣碎的細節都沒有注意,立刻就會被貼上不用心的標籤,內文再好也有可能直接被 reject。
寫論文真的不是靠靈感
整堂課下來,我發現我以前的迷思都大錯特錯,以前總覺得「論文就是靠靈感,關起門來寫小說般,寒窗十年終於寫成一篇 NEJM 大作」。
但今天發現,原來論文寫作是一個有 SOP、有邏輯、有技巧的東西。從 introduction 開頭怎麼切入、methods 怎麼寫才清楚、圖表怎麼做才有說服力,到最後怎麼 discussion、怎麼下結論,都像打電動一樣,解完一個一個任務,就能享受最終的甜蜜果實。
這堂課最大的收穫讓我原本覺得「論文是個黑洞」的焦慮感,轉變成「我知道怎麼開始了!」的踏實感。
除了論文寫作本身,老師們還告訴我們選擇期刊也很重要,投稿目的、投稿內容、希望獲得的成果……這些都會決定要瞄準哪些期刊,哪些期刊有爭議,哪些期刊有特別的要求,這些眉角也非常重要。若擅長的是中式料理,卻去西式餐廳應徵,當然只能得到 reject 的回覆。
互動實作後還有作業回饋,印象更深刻。
本堂課最喜歡的是互動實作跟回饋部分,當場應用所學,實際跑一遍統計軟體,實際作一份圖表,這讓我模擬未來寫論文會用到的概念與工具。實作時間結束,講師後續還會講評,哪些人畫得好、哪些點可以改進,見賢思齊,大家一起進步。
以前的我不知道寫論文要從哪開始,現在的我則是知道寫論文的每一步應該要注意什麼,論文不再高不可攀,也不是天才或學霸才寫得出來,只要我願意思考、願意動手,相信一定也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面。
未來的路雖然還長,但這堂課給了我一套明確的地圖,讓我知道自己該往哪裡走,再次謝謝老師們的引領與指導。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