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與同事對新思惟的好評,我也來參加了!

 

作者:中國附醫 沈凡筠 醫師

 

 

MEPA_20250216_0460

 

 

對於醫學論文寫作零經驗的我,每聽到同儕或師長們有新的論文著作發表,都會既欽佩又羨慕,自己卻不知從何開始。進臨床之後,從 PGY 到現在住院醫師階段,臨床繁重的業務,總壓得我焦頭爛額,從來沒想過要好好發一篇論文。

 

之所以會報名這堂課程,一方面是基於總醫師晉升需求,二方面是聽聞同學與同事之間的好評,猶豫了許久,我抱持著既期待又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參加這堂課程。

 

 

從來不敢去思考怎麼寫論文,第一堂聽完居然想寫了!

 

當天報到完後,就緊鑼密鼓接著八小時的課程,看似薄薄的一本講義,內容卻是字字珠璣。每一堂課,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十分重要,卻也可能是論文老手容易忽略的盲點。

 

第一堂課的開場白,即在介紹學術架構的四大段落,老師很明確的以簡報呈現給我們看,哪些重點應該寫在我們論文寫作的四大段落中,文字清楚且一目瞭然。

 

接著提到了 AI 這名得力助手,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要怎麼正確的運用 AI 生成論文,也是這堂課的一大重點。第一堂課結束後,從來不敢去思考怎麼寫論文的我,也開始有點躍躍欲試了。

 

第二堂課接著介紹論文與圖表排版的撇步,雖不影響內文,但如同去參加面試一樣,儀容整潔絕對會帶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我自己也算是個一絲不苟的人,這堂課也對我幫助頗大,連論文字體用多大、何時粗體、行距如何抓,都講得清清楚楚,之後實做應用上去也帶來非常大的成就感。

 

 

不需要再去翻生統課本,看新思惟的整理就行!

 

接著第三堂課就講到看似惡魔的統計觀念,老實說我很怕這堂課會聽不懂,在上課前兩天還特別拿了大學時期的生統課本重新複習一次,結果一來聽課才發現根本不用特別花時間,老師用了幾張圖表就交代得十分明瞭。

 

重點在於是有母數分析,還是無母數分析;類別變項、連續變項,只要選用適當的統計方式,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三小時做出十四張 SCI 等級的圖表

 

接下來將近三個小時的時間,透過老師設計的案例讓大家模擬一次 MedCalc 統計工具。這段時間,我彷彿置身於一道密室,但也沒有密室解謎般困難,講義中的一步步指引,帶領我完成每一道關卡,不懂的地方老師隨即為我講解。

 

不知不覺,三個小時一下就過去了,我也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從一開始的表格製圖到後面的迴歸分析,總共十四張圖表一一呈現在眼前。這樣還不夠,好還要更好,製圖完後一些小細節老師皆為我們點出,期待回家重新吸收後能有更好的成品。

 

最後一堂課的經驗分享,如何找老師與相對的應對進退、時間分配,也是寫論文成功與否非常重要的一環。

 

很謝謝新思惟團隊,把基礎寫論文應注意的部分與細節,濃縮成最精華的八小時呈現給大家。回家之後好好練功,準備好自己,寫出一篇屬於自己的論文不再遙不可及。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50216_第六十九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