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喝不到兩口,論文就能完成一半!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泌尿科 呂晉典 醫師

 

 

MEPA_20250216_0378

 

 

近期有幸參加了《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整體感受非常豐富且實用。

 

課程內容涵蓋從論文寫作架構、文稿編排、統計製圖、投稿策略,到團隊合作與 AI 應用等各個環節。學員不僅能夠瞭解如何架構論文,還能學會如何以更吸引人的方式,展現研究成果,甚至進一步掌握如何利用現代化工具加速寫作與發表流程。

 

 

原來論文各段寫作可以這麼輕鬆

 

首先,關於寫作架構的部分,陳一銘醫師將論文寫作比喻為「輕鬆填空題」,讓原本可能讓人望而生畏的學術論文,轉化成可以循序漸進完成的任務。

 

這種比喻不僅降低了學習門檻,也使得複雜的寫作流程變得更具結構性與條理性。透過實例解析,我終於知道如何將一篇完整的論文分成數個模組,進而一步步完成最終稿件。

 

接下來,在文稿編排的部分,老師詳細介紹了如何調整格式、排版與視覺設計,讓論文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審稿者的目光。從字體、段落間距到標題層次的安排,每個細節都關係到整體呈現效果。原來除了內容本身,視覺上的美感與專業感也是成功投稿的重要關鍵之一。

 

 

不是要當統計學家,用對統計方法就行!

 

統計製圖的環節則令我印象深刻。課程中實際操作的練習,讓我有機會親手打造出 SCI 等級的專業圖表。但是在統計觀念的講解上,老師們似乎只強調「什麼情況要用什麼統計方式」,卻未能進一步說明背後的理論依據。

 

雖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在操作層面上十分直觀,但對於我這種喜歡探究「為什麼」的學習者而言,未能充分解釋統計方法背後的邏輯與原理,稍顯籠統。不過,我們不是要成為統計學家,公式推導也不是論文中必要的內容,只要用對統計方法就好。

 

(橙編按:對於詳細原理以及背後公式有興趣的同學,我們選用的 MedCalc 有 online manual,英文好讀,且有 reference,會做了之後,用這個當作延伸閱讀很不錯喔!)

 

 

選對期刊,提高刊登機率!

 

在投稿策略方面,課程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包括如何挑選適合的期刊、調整稿件風格以及應對審稿意見。這些策略讓我對整個發表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並對如何提升稿件被接受的機率有了切實可行的方法。

 

關於團隊合作的內容也讓我收穫頗豐。選擇對的指導老師和建立良好的研究團隊,確實能夠發揮個人潛力,使整個研究工作更高效、更具深度。

 

 

AI 協助寫作,課堂上都有示範。

 

最讓我驚奇的,是陳一銘課程中介紹了 AI 工具如何應用於論文寫作,這一部分讓我感到耳目一新。透過實際案例示範,我學到如何利用 AI 輔助進行資料整理、語言潤飾甚至文獻搜尋,進一步提升了論文撰寫的效率。咖啡喝不到兩口,論文就寫了一半!

 

在課程設計上,我認為還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以我個人的期待來看,我原本慕名於蔡校長的教學風格與聲譽,因此特意報名參加。不過,實際上蔡校長本人並未親自講課,這讓我蠻遺憾,因為我本來希望能夠從他獨到的見解中獲得更多啟發。

 

(橙編按:我講課比較多的,是網絡統合分析工作坊,如果主題有適合您的需求,歡迎參考~)

 

我也發現課程中似乎缺少對文獻管理工具,如 EndNote 的操作指導。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EndNote 是協助整理與引用文獻的重要工具,若能加入這部分的實作教學,將會使整個課程內容更加完整且貼近實際需求。

 

最後,這門課程若能在高雄等其他地區舉辦,將能吸引更多在地學員參與。不僅方便了南部地區的研究者,也有助於促進全國範圍內學術交流與合作。

 

整體而言,課程的清晰易懂與實用性,為我的論文寫作與發表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期待未來能再次參加其他不同研究文體的工作坊。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50216_第六十九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