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小白也能上手,一天學會寫作、統計、選期刊!

 

作者:奇美醫院 兒科部 陳閔鉉 醫師

 

 

MEPA_20250111_0606

 

 

次專畢業在即,急,論文小白要有產出!

 

在 1 月的寒風細雨中,北上參加新思惟舉辦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讓我受益匪淺,對學術寫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與認識。

 

身為論文小白卻又要在次專畢業時限內有產出,實在令人惶恐。在這次工作坊中,我學到了許多關於學術寫作架構、排版與圖表、統計概念、期刊選擇以及選擇指導老師的寶貴知識。

 

 

一篇好論文的關鍵,原來有這些……

 

首先在學術寫作中,清晰的架構是成功的基石,工作坊中陳醫師詳細解析了 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 四大段落的核心架構以及寫作方法,透過這些內容,我深刻體會到一篇好的醫學論文必須有明確的結構才能易寫也易讀。

 

接著吳醫師的排版與圖表課,以 reviewer 的實際角度,讓我驚覺排版與圖表才是直接影響 reviewer 對文章的第一印象。工作坊中吳醫師特別提醒要使用標準且一致的格式進行排版,例如:字體、段落間距以及小數點位等。此外,吳醫師也建議要先排好圖表順序再進行寫作才能事半功倍。

 

 

實作課這麼神?三小時內把圖表生出來!

 

在中午的實作課之前,陳醫師用很簡單直白的方式幫我們複習統計概念,雖說醫學研究離不開統計分析,但對我來說,統計都只是拿來應付考試拿到學分,然後就全部還給老師了……還好陳醫師以非常實際的角度直接告訴我們各個統計方法適用的問題。至於計算,就交給 MedCalc 吧!

 

中午的實作課程是一大亮點,把理論和實作結合起來,照著講義的步驟看到一個個問題都能透過 MedCalc 得到解答,而且還有精美的圖表,完全是自己生出來的!突然覺得只要拿到資料、問好問題,各式的圖表我都能照著課程所學,生好生滿。

 

 

選期刊、挑老師?小心踩到隱藏雷區!

 

下午的課程進到社會的真實面,討論選擇期刊跟選擇指導老師,實在到處都是眉角,到處都是坑啊……

 

很幸運在剛起步的時候就得到這些「圈內」的寶貴訊息,不管是選擇合適的期刊發表論文,或是找尋八字相合的指導老師,都是一項策略性決策,還是要先回到自己的需求,必須務實,不要好高騖遠,免得最終悵然若失。

 

在期刊的部分,陳醫師從多個角度分析如何選擇適合的期刊,例如:期刊本身的定位、impact factor(不是 score)、審稿速度、是否為 open access 等等。在老師的部分以我而言似乎沒得選擇,但吳醫師的 QA 提點還是有一些值得我注意的地方,尤其是與老師的溝通頻率,要建立好與老師固定的交流時間,這也是鞭策自己的動力。

 

 

學會這些技巧,論文路上不再孤軍奮戰。

 

很開心在這次工作坊讓我得到實質的成長,有了初步的能力知道怎麼寫作、如何做圖,也知道要使用哪些工具來幫忙減輕負擔,真的受益良多!

 

目前處在老師準備要將手上的資料交給我的時刻,相信透過課程所學,我會與老師建立良好順暢的溝通跟關係,對於到手的資料也不會慌張,更明白要先有圖表順序,然後才是動筆(AI)寫作,甚至最後的投稿期刊也能有基本的判斷能力。我想,只要持續複習與實踐,將能夠在學術寫作的道路上越走越穩。

 

 

MEPA_20250111_0915

 

 

(鈺編按:恭喜陳閔鉉醫師以整齊的套圖,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統計製圖大賽」大獎。)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250111_第六十八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