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學匿名回饋與學習歷程
這次同學手寫的匿名回饋很多,大家普遍提到本次活動設計了一個有趣的題目,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動機。參與者能夠自行探勘問題,運用正確的統計方法計算結果,並親手製作出達到SCI期刊等級的圖表。這個過程不僅帶來高度的成就感,也讓大家認為這樣的學習方式非常有幫助。
從初始的好奇心,到後續的執行與完成,最後拿出完整的成品,整個流程皆可自行掌握,這讓參與的同學都感到非常開心。
以下我們將針對同學們所提交的作品,給予一些細節上的回饋與建議,並一同欣賞兩位得獎同學的優秀作品。
那些還能小小建議的細節

這張直方圖,首先是必須讓 Y 軸的刻度從零開始,這點對直方圖非常重要,請務必記得唷。文字方塊中的 P 建議做小寫斜體,並且讓文字方塊的中心線跟左邊的直方中心線對齊。

同學忘記把 X 軸的標籤改成英文了,目前這樣子的狀態,即使是投稿中文期刊,大概審閱者看到也不會很開心,有些可惜。另外,文字方塊跟 XY 軸的設計建議作成一樣。如果要粗體就全部都粗體,目前這樣有的粗體有的沒有,在視覺上就會有點落差。另外,文字方塊的框建議去掉,因為這個框增加了視覺的負擔,其實會吸走一些本不應屬於他的注意力,這對視覺導引是有妨礙的。

這張乍看之下好像很不錯,不過你仔細看 X 軸的話,會發現他出現了第 11 家學校,且數字為 0。但是在這個研究裡面,總共就是十間學校而已,建議在設定刻度的時候多注意上下限即可。

這張圖片的文字通通都偏小,建議大一些。初學者絕大多數所犯的錯誤是文字太小,而不是太大。可以參考我們的範例,為他選擇一個適當的比例。文字方塊中的 P 值建議做小寫斜體。

文字方塊的框記得去掉。同樣的,文字方塊跟 XY 軸,建議設計成一致,我個人會建議都做粗體。

X 軸文字還沒有改成可以投稿的英文標籤,建議調整。

P 值請做小寫斜體。除此之外,這張做得不錯。

右邊的圖例說明建議拉到圖片裡面,可以避免右上、右下以及中間的空白區,也能讓整個畫面更為穩定飽滿。等號的前後各加一個空格,p 請做斜體。

這張表格,最下面那條線不見了,建議補上。如果初學者不太確定究竟應該要靠左還是靠右的話,建議光是選擇置中,就幾乎能立於不敗之地。目前這樣表格內的數字靠左對齊,是各種選項裡面最不理想的一個。建議全選後,改為置中,就沒問題了。
以下一起來看看兩位得獎同學的作品。
崔百青醫師

崔百青醫師的作品,選擇全部都不加粗體,而他也都能維持這樣的一致性,做得不錯。這張直方圖處理得很好。

這張直方圖也很棒,可以注意到他在等號的前後各有一個空格,p 也是做小寫斜體。學校的數目跟 X 軸的對應也是正確的。

稍微可惜的是,這張圖的 X 軸標籤忘了改成英文。而 Y 軸的標籤事實上也能寫得更詳細。因為 Y 軸顯示的實際上是個數,並不是頻率。直接寫上細節會更好。

這張盒鬚圖處理得非常好。p 值要不要寫成 < 0.0001 就見仁見智。這牽涉到你整篇文章對於微小 p 值是怎麼報告的。一般通常是 3 個等級:p < 0.05、p < 0.01、p < 0.001。像這樣子做到小數點下 4 位是比較少見。當然,有的期刊是建議報告精確 p 值,這也可以。
整體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一些非常細微的細節在修正之後就能達到 100 分。恭喜崔醫師!
陳韻文醫師

陳韻文醫師的作品,在細節上非常注重,幾乎跟範例所建議示範的一模一樣。這張處理得非常棒。你可以看到他的 Y 軸是直接寫上申請者數,讓讀者們清楚理解所呈現的數值究竟代表什麼。

直方圖從零開始,全部的文字數字都是粗體處理,非常好。

盒鬚圖也做得很棒,沒有明顯的問題。

直方圖跟文字方塊的置放都很棒,全部都是粗體,沒有問題。

分組直方圖處理得也非常好,這張也沒有要進一步建議的。

真的很用力找,大概只有這張有個小細節需要建議,就是最右下角的 < 之後加一個空格就能跟其他地方一致。
陳醫師在細節上投注非常多的心神,而且會去思考怎麼樣讓畫面更為一致,實在厲害。恭喜陳醫師!
最新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