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互動實作時間,同學們都極度認真,甚至連飲料都沒什麼喝,課後主辦單位統計,這是我們有史以來,喝掉飲料最少的一次:咖啡一桶半、紅茶一桶半。
上傳作品精銳盡出,即使設下非常高的標準,要選最優秀作品,還花了點時間。最後得獎的兩位,是即使龜毛如我也 幾乎找不到挑剔點的細節之王洪明輝醫師,與迅速應用在自己研究的周宛儀醫師。
洪明輝醫師
洪明輝醫師是已經有 15 篇 SCI 的高手,個性非常謙虛內斂,也是資深的新思惟之友,幾乎上過我們所有課程,曾在健保資料庫工作坊,因徹底理解程式碼,並做差異化製圖,而得獎。
在 2 小時 40 分鐘內,洪明輝醫師把全部的統計圖表都做完了!天啊,不只圖片全做,連表格都做好!
我在看這套作品的時候,實在目瞪口呆,因為連我這麼龜毛 重視細節的人,都找不太到東西可嫌。太厲害!
這張最出色的地方,是使用灰色淡化 outside value 與 far out value,整體視覺舒服平衡!右上角的文字框,文字離四邊的距離若能調整到一致,會更為完美。(目前上下窄、左右略寬)
非常棒的視覺設計,注意到問卷給分沒有小數,所以去掉 Y 軸 minor tick,點與點的連線,使用灰色淡化,讓視覺重點回到分數分佈上!唯一比較可惜的,是洪醫師可能累了,所以算出來的 average difference 小數點差了一個位數,正確答案應為 1.8。
不過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掌握並調整好這麼多細節,我想也已逼近人類極限。
這張表格是最厲害的,一百分。沒有任何我還會建議的地方,剩下的就是個人喜好。
個人喜好部分,我會把標題的 Table 1. 做粗體。另外,< 0.0001 處,我會在 < 符號之後,加一個空格,增加閱讀舒適度,也避免 <0 讓人誤認為顏文字或傾倒的冰淇淋。但其實這兩點都可以不用作,依然是一百分的表格設計!
周宛儀醫師
周醫師也是資深的新思惟之友,三月上完「臨床研究與發表」與「醫學簡報」工作坊後,五個月後再來上課,一早進教室,就與我們分享「上次上完課後,修改一下我自己之前被退的文章,就被Medicine 接受了!」(橙編按:Medicine 是 impact factor 約 5 分、有悠久歷史且非常了不起的一本期刊。)
這次,宛儀決定在互動實作時間,專注調整手上的新論文,上傳參賽的圖片,都非常精準大器且有穿透力!
這張前後比例的直方圖比較,非常清楚易懂。
細節建議,可以將 X 與 Y 軸的 tick mark 恢復,並做朝外,這樣會更有科學的精準感;上面的ㄇ字垂直臂離 81.25% 太近,可考慮縮短,另外,ㄇ字轉折處的接縫還可以接得更好,避免鋸齒;= 符號的前後,應各有一空格,目前前方是沒有的。
這張本就很好,以上建議其實是錦上添花,本質佳,瑕不掩瑜。
很棒的直方圖,清楚排序。建議補回朝外的 tick marks,並注意 X 軸文字大小寫規範統一。如:Lack of definitive diagnoses 的後面兩個 d 沒有大寫,但其他文字卻是都有大寫的。
很高興看到宛儀迅速的吸收上課所學,並立即將手上資料用更具科學美感的方式呈現。更榮幸能一起分享宛儀剛被 Medicine 接受的喜悅!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