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作者:馬偕醫學院 熊誼芳 助理教授

 

 

01_MEPA_20160409-157

 

 

首先向大家問好!我和大部分令人景仰的臨床醫師不一樣,我是一個身體不太好、有小寶寶、上有高堂、家庭事業兩頭燒,肩上扛著教學服務、行政、升等壓力的爆肝女老師。回到台灣來工作,文化環境上雖說看來是適應了,但仍(肖)想著怎麼樣活得更有品質,怎麼在專業上能更有影響力。

 

 

國內外學術環境之差異

 

過去 10年,我在國外每年參加 2-3 個國際研討會,所發表的東西大家都很有興趣(應該吧?感覺大家都蠻熱烈討論啊!),也並沒有一定要寫原著論文的壓力,純粹相當開心的做自己喜歡的研究,和臨床的夥伴發現有意義的問題,也獲得大部分國外同事的肯定。

 

但是台灣目前的升等環境,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如何在這樣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生存下去。也就是,每年需要生出兩篇至少 2-3 分,排行在前 50% 的文章,同時看著每個人都在拼計畫,都 propose 龐大的研究架構、昂貴的研究經費,長輩們一層又一層的人脈,人人爭取到政府的補助。這些都和我在國外,只要構思一個小而精的計劃,機構就會買單,非常之不同。為了能夠(保住飯碗)兼顧理想,我需要好好的來想一下怎麼樣玩台灣的遊戲規則,於是我報名了今天的工作坊。

 

 

彷彿被打了一針強心劑

 

其實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新思惟國際的課,上一次參加《健保資料庫工作坊》覺得非常緊張,使用幾個和我的 MacBook 不相容的軟體,操作一台借來的 Windows 電腦,很不上手,加上同學之間又有超人,迅速地做完了許多圖表上傳,整個就是很挫折啊!我連心得都不想寫(1000元也懶得賺 XD)。

 

這一次來參加論文與寫作的工作坊,心態上就感覺輕鬆許多,畢竟這是自己工作上吃飯的工具嘛,再怎麼說「寫論文」也是在國外讀博士班的時候搞了許久的事情,又曾經參加過許多寫作課練習,我想這個工作坊應該就差不多一樣吧?(中間我還好整以暇的吃了便當處理了許多公事,整個實作的時間,自己就是完全放空來喝咖啡的!一點都沒有認真,也沒抱著太大期望來聽,抱歉。)

 

但我沒想到,從一開始就很不錯的課程設計概念,一直到接下來的視覺優化,鼓勵我們以多元形式投稿,甚至到最後激勵我們創造個人品牌,活用策略走向國際的一些分享,都讓我感覺被打了一針強心劑。我突然更有信心從事研究方面的工作,在沉悶的 routine 當中也得到了些許的力量,傑克真是太神奇了(只有六年級知道的老梗)!

 

 

用更大的眼光來走向世界

 

怎麼說呢?首先我很開心的發現,自己其實在寫論文上,尤其是研究的發想,以及英文的能力,還是非常有潛力的,並不會比不上台灣出身的學 者。回來台灣一陣子感覺銳氣被磨掉不少,這個不懂那個也不懂,許多行政障礙,長輩們也常常給自己各式各樣的意見,有時候變得沒有自信,也不曉得自己研究究竟該往哪裡去。

 

但是今天的工作坊很不同,我不但學到了許多寫作的技巧和投稿的撇步,最重要的是我看見大家雖然跟我一樣爆肝,但還是多麼迫切地想在研究的路上前進,仍然保持熱情做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一起為我們的醫療環境盡一份心力。

 

尤其是工作坊的兩位講者,我非常開心他們並不是補習班的油條「名師」(但是口條絕對夠格)並不只是傳授我們一個模板,要我們每個人一頭栽進去,照本宣科,大家啪啪啪 SCI 60 篇,反而以身作則鼓勵我們,用更大的眼光來看世界,走向世界,肯定自己與維持夢想(其實我聽校長的故事覺得我跟他的個性還蠻像的)。

 

 

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過去跟外國人相處的經驗證明,只要你願意事先做準備,專注在自己相信是對的事情上,真誠的一步一腳印,條條大路就為你打開,做事就會左右逢源。回來一陣子我都快要忘記這種感覺了,我是沒有像校長淚流個不停,但總是有「耶?怎麼卡住?」、「搞什麼你憑什麼嚷嚷啊!」、「怎麼每個人都好酸、好負面!」的心情。我應該正面一點,學習有策略地站上浪頭,而不是死在沙灘(被前浪打死很奇妙)啊!

 

謝謝兩位講者在這個工作坊,提醒了我很重要的初衷,就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我相信等我學會了跟大頭們一塊兒遊戲的規則,應該一切都沒有問題了吧!如果同學們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比如合作寫東西或是一起討論研究的構想,也不要客氣喔!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60409_第十一梯次課程記錄 並標籤為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