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教寫作,還有人生規劃與開展視野。

 

作者: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胸腔內科 張雅淳 醫師

 

 

MEPA_20171224_1078

 

 

這份課後心得感想,我想寫給未來的自己,希望在上完課後不要再有各種藉口,一定要有所行動。

 

我是因為朋友的邀請,先參加《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覺得課程內容很有趣,再加上剛好有早鳥優惠,就接著報名《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但是上次參加完《臨床醫師的學術研究》,雖然熱血一整天,但是之後還是沒有付諸行動,只剩下活動的杯子與我同在,只記得杯子是要在夜深人靜的夜晚,陪伴寫作。

 

 

對寫作初學者提供很實用的建議

 

寫作一向不是我的專長,我寫中文就常常詞不達意,更何況用英文書寫。在一開始寫作時,也常常模仿別人,所以我覺得像是「先用中文寫下來我想要表達的意思,再把句子轉成英文」的建議很不錯。

 

另外像是「把論文拆解成許多部分,分段落來寫,最後再把它合起來」的建議也很實用,而且我的時間大部份都很零碎,分段落寫比較容易達成目標。還有「每星期訂立目標,一步一步的完成」也很重要。

 

 

論文每段怎麼寫都幫我們規劃好了!

 

我常常打開電腦,腦袋卻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我想是因為沒有大量閱讀及好好搜尋文獻的關係。但把時間拿來閱讀,卻又佔去寫作時間,所以我覺得陳醫師建議「試著用中文寫,再轉成英文,之後又可以找文獻佐證」的建議很實用,而且照著表格中 introduction、materials & methods、result、discussion 該寫什麼,都幫我們規劃好了,希望我能照表操課,按部就班進行。

 

而且我覺得他回答 materials & methods 該怎麼改寫,更是精彩。我自己也有這種困擾,在寫 materials & methods 覺得老師已經寫得很好,怎麼好意思改寫他的內容,「把內容小部分引用,再加上參考文獻」這個建議真好!

 

吳醫師建議「改寫其他文種,字數不用那麼多」我覺得也不錯,可以試試看。而且個案報告門檻不會太高,一個人可以完成。我喜歡吳醫師建議的一點「去看看別人都投到什麼樣的雜誌社,還有哪家雜誌社會收個案報告?」我們在醫院裡為了要升等,視野都太狹隘,目光都太短淺,或許我也該換個角度思考。

 

 

寫作投稿也能兼顧親子教養

 

蔡校長建議「善用塊狀及帶狀時間」,我會拿來在文章寫到最後的時候用,但我最喜歡的是蔡校長說:「如果有機會出國,就把小孩一起帶去,前一天到會場,告訴他明天即將要在這裡舉行學術會議,做最好的身教。」

 

之前我的小孩還很小,我都儘量不去參加,因為一出門都要大包小包,而且會場人很多,我怕小孩走丟。但是隨著小孩一天一天的長大,我想或許提早一天到會場,是很好的主意。

 

感謝新思惟!課程安排的很精彩,讓我收穫滿滿,而且也帶給我不同的角度及視野看待論文,希望我在未來也能夠把所學習到的十八般武藝,拿出來好好運用,謝謝!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71224_第十九梯次課程紀錄 並標籤為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