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上一堂課就寫出 3 篇 SCI 論文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 精神科 許智維 醫師

相關文章:

  1. [快訊] 許智維醫師關於合併使用鋰鹽與 risperidone 後產生藥物不良反應之經驗分享,獲 BMC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刊登!
  2. [快訊] 許智維醫師關於 rivastigmine 引發「比薩症候群」之心得分享,獲 Clinical Neuropharmacology 刊登!

 

 

00_FB_MEPA_20160228_0423

 

 

快要結束住院醫師的生活了,如果要說我的住院醫師生涯大部份都是靠新思惟培育,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最初是第一年住院醫師的時候報名《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3》,當時就暗暗決定,要像蔡校長說的「先培養臨床感」,之後一定要來上進階的小班課程。追蹤了新思惟二年,中間暗自排序自己想要上的課程,到我第三年住院醫師的時候,也就是從《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後,才開始陸陸續續參加各種小班課程。

 

 

運用課程所學,寫出論文不難。

 

2016 年初參加《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是我第一個新思惟國際的課程,這堂課據說是新思惟最初心者所推薦的課程。沒錯,我目前的三篇論文就是完全發揮那堂課所學的技巧罷了(你看看,其實只上一堂課就可以寫出論文)。

 

兩篇 case report 其實內容很簡單,就是把臨床上看到以前沒遇過的有趣個案,寫一寫投稿。話雖如此,寫第一篇 case report 時,那時還沒上新思惟,整篇論文就像陳一銘醫師所講的菜味十足,架構很鳥、字型很醜、表格很拙,所以被拒絕了好多次(跟國父革命失敗的次數有得比);以下是上課前跟上課後的投稿比較圖。

 

 

01_picture_hsucw

 

02_picture_hsucw

 

 

投稿過程超乎預期地順利

 

但是到了第二篇 case report 時,我記得是沒有送任何英修、也沒有被任何期刊拒絕,第一次投稿後,被 revise 兩次就接受了,過程順利地有點離譜;雖然可能有些運氣成份,但骨子裡就是被新思惟洗禮後整個人都變得不一樣了。

 

第三篇論文是 original article ,首先很感謝師長把研究資料跟我討論後,整理發表出來,但也還好有上過新思惟的課,一些常用的統計、圖表的美化,在寫作過程中都可以不假思索的使用出來,文章的架構也都比過往更四平八穩許多。

 

 

更多的課程、更強的能力、更棒的未來

 

這幾篇文章只是目前的小小成果,而未來還有好多路要走。有參加新思惟的朋友應該都可以體會,人生最重要的目標,是去追求那個屬於自己的、有興趣的事物,做到極致後成為一個獨有的個人品牌。

 

所以,我後來又陸續參加《健保資料庫工作坊》、《統合分析工作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希望能在研究主題上寫出屬於自己的文章,累積安打數。(釔編按:許智維在《健保資料庫工作坊》與《統合分析工作坊》課中,分別獲得「資料呈現大賽」與「統合分析製圖大賽」!)

 

非研究類的課程我也有興趣學習,像是《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期望能把自己的專業用最有效率、最貼近觀眾的方式分享給聽眾,開啟個人口碑;《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學習如何利用網路媒介跨出狹窄的現況,成就專屬於個人的品牌。

 

參加新思惟國際,只是人生的開端;上完新思惟課程,還有更多的未來。

 

 

最新活動

 

 

本篇發表於 20160228_第十梯次課程記錄, 共享榮耀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